时 间:
搜 索: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010)65121919
传真:(010)87519093

当前位置:首页> 重要讲话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文章来源:
时间: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这是我们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我国历史发展关键时刻,以其非凡的政治敏锐和判断力,精辟地总结了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以及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阐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分析了争取长时间和平环境进行国内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的论断,果断地作出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他语重心长地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小平同志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我国走向富强的广阔道路。

  小平同志身体力行,亲自领导我们进行对外开放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不久,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国务院工作组即前往广东、福建研究制订对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及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具体方案。198O年,我国进一步贯彻调整方针,基本建设要退够,一些生产条件不足的企业要关、停、并、转或减少生产,行政费用要紧缩。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平同志及时、坚定地指出:"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几个经济特区的决定,要继续实行下去,""要继续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执行一系列已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1984年2月,小平同志亲率在中央工作的几位老同志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充分肯定了试办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满腔热情地提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点,增加几个港口城市"。根据小平同志建议,1984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批准其中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参照经济特区的某些做法,举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又先后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将经济开放区扩大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举办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沿长江流域的一些城市,以及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城市等;在一些开放城市的适宜地区设立保税区。这些举措,开创了我国经济充满前所未有生机活力、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的时期。

  1989年春夏之交在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之后,有人认为"对外开放是自由化泛滥的根源," 有的人把对外开放政策歪曲成"过去东倒,现在西歪"。小平同志及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重要的是,切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实行关闭政策的做法对我们极为不利,连信息都不灵通。" 他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嘱咐:当务之急是"要把进一步开放的旗帜打出去,要有点勇气。"1992年春,小平同志不顾88岁高龄,亲自到南方巡视,一路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作了全面精辟的阐述。他鼓励大家:"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认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党中央认真贯彻小平同志继续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的思想,全国出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潮,现代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人类历史发展最先进的社会制度。邓小平同志指出:"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小平同志主持下,我国制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要用西方发达国家 1/3的时间,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小平同志一再提醒我们:"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实现现代化目标,要靠党的正确政策,靠社会主义制度激发起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空前高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实行对外开放。小平同志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许多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作为后起的崭新的社会制度,必须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全部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才能加快发展,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在迅速推进,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电脑和卫星通讯的广泛运用和普及,构成全球信息网络,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都会深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在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顺应潮流,扩大对外开放,以便抓住机遇,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发挥比较优势,获取更多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估计到这种形势,高瞻远瞩地指出:"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我们要针对形势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扩大对外开放,使国民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小平同志总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的大势,才能借鉴别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才能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完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国民经济对国际市场依存度提高,会不会损害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国内的宏观调控和国际间的协调,可以缓和或平抑世界经济的大动荡和危机,20世纪30年代初那样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很难再度发生。当今,以主要经济大国高层次会议为主要形式,辅之以全球经济机构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已经形成,有利于维护世界经济稳定运行,促进发展。我国国内市场广阔,潜力很大,可以利用国内市场的蓄积力和调节力,减缓来自外部的经济冲击。总之,对这个问题不必过多的担心。

  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会不会冲击"民族经济"发展,动摇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可以说,外商投资企业在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中发展最快,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正如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经济特区时所说的:"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是1/4,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我国现阶段的'三资'企业,按照现行法规政策,外商总是要赚一点钱。但是,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场。因此,'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

  对外开放的扩大会否影响国家的安全?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国家强大才有安全可言,当然,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资产阶级腐朽和消极的东西钻进来。有的企业垄断我国经济的某个行业,利用经济贸易合作达到其他目的。小平同志讲过,政权在我们手里,只要保持清醒头脑,这些是可以防止的。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和反腐败的教育,按国际上通行的一些做法保护幼稚工业的发展;特别是要颁布实施《反倾销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对外国产品的倾销进行制裁,防止外商垄断我国的重要产业;正确地引导外商投资,坚持不懈地打击走私等违法活动等。

  我们强调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外部有益的东西,要结合我国国情,尤其要考虑到我们今天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虽然发展市场经济的许多措施本身并没有明显的阶级属性,但它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实施的,不能不带有各自社会的特点。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借鉴国外经验,更要总结我们自己的实践,主要是依靠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尊重国际惯例,按照国际惯例办事,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然,对外开放将寸步难行。当前应当总结经验,进一步克服思想上的障碍,认真学习有关国际经济贸易知识,更好地按照国际惯例办事。有人把按国际惯例办事看作是按资本主义原则办事,这是极大的误解。国际惯例是经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行为规则,有的虽不成文,却具有法律约束力,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对外开放政策要靠人去执行。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应当重视人的培养教育。在重视专业技术教育、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对全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理想、信念、道德的教育,培养起一代又一代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推荐文章: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    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    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    并自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网站管理:商务部信息化司
    技术支持: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10164号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电话:86-10-65121919
    传真:86-10-65599340
    邮箱:商务部邮箱